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近年来,一个公司竞争力与发展实力的表现是看产品质量的好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公司既作为市场主体,也作为对质量管理负责的主体,应该从质量管理这一核心问题出发,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从而生产出消费者非常满意的优质产品。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1.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公司是否能够长远发展,更决定公司是否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如今,产品质量仍然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1 产品质量体系不健全

企业普遍受制于人才、管理方式等原因,其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并不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单一,职能不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无法合理提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策略、计划,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权的质量管理框架,严重影响了质量。

1.2 产品质量管理流程有缺陷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通过控制图管理产品过程的比率极低,通过工程能力分析方法等质量方法的数量较低。品质监测依然是管理产品质量最普遍、最关键的技术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据主导,不合格产品损失较高等。其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工艺流程管理缺失,工艺运行中产品质量管理不严格。二是产品检验出现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检验方式单一,影响整体质量控制效果。

1.3 员工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部分员工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结构,但是整体素质较低。

2.产品质量管理策略

2.1 完善健全的质量管理条例

从市场研究,到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产品规格研究、制造流程研究、原料供应、直接制造流程、过程管理、质检、生产检测、营销、服务等,各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产水平。在这个流程中,过程管理,如先进的工序布置、准时生产制度、ERP物料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益,也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展现了公司巨大的生产力实力。

2.2 全面监督产品质量管理

2.2.1 建立标准化和制度化的生产工艺

公司务必要重视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市场研究到开发与设计、产品规格开发、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生产过程开发、原材料采购、销售、直接生产过程、质量检验、产品测试以及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管理水平,如先进的准时生产制、工艺布置、ERP材料管理系统等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彰显了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2.2.2 加强质量检查

相关部门应组织建立IS09001、IATF16949和IS014001质量与环境标准体系,为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简洁、组织、标准化、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文件为基础,工作规范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职能部门、生产流程和工作环节。为实现企业从技术管理人员到作业人员的全员参与化,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文本为工作规范,以工作指导书文本为指引,按程序、组织和检查实施标准工作。

2.3 强化和培养员工质量管理意识

人才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也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前景。而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状况,具备较强竞争实力、能够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单位,往往在人才资源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都处于较突出地位。

2.3.1 发挥企业主义影响力

作为质量改善的领导者,各级管理层必须传达质量改善的目标,并确保所有员工的真正理解。要培养沟通、相互合作的环境,创造必要的质量改善环境。

2.3.2 建设高质量的管理型企业文化

良好的公司管理文化是长远发展内核,决定了公司人员的思考方法与行动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公司竞争的关键是公司品质文化的竞争。现代品质管理的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经过长期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

2.3.3 增加对员工质量意识的激励

公司职工"质量意识"的培养,可从公司文化、管理规范、标准实施、工作行为和教育训练等几个方面展开。由于公司品质意识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人,所以在执行中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内部进行民主管理,主动接受员工的合理意见,并制订"零缺陷"生产活动规划,以提高员工的民主参选意识和产品质量观点。另外,要把所有人员的薪酬都和产品质量挂钩,实现低质量工资制。

2.3.4 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对于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态度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首先要对公司内部存在哪些类型产品质量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作出分析研究。其次是针对那些有相同或类似意见,或者具有相似想法、目标导向、共同爱好,并愿意一起参与决策中来讨论决定是否采取集体行动方案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制定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并且进行必要沟通与交流。

总而言之,公司产品质量在公司发展中起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质量管理工作已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成为了企业运行中最关键的工作。而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竞争,企业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让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